查看原文
其他

西部大讲堂③ 雷兴山:作为考古学的西周甲骨学——周原地区西周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刘琪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19-07-25


7月17日上午9时,2018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三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一层学思堂开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作了题为“作为考古学的西周甲骨学——周原地区西周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的讲座。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玮教授主持讲座历史文化学院张懋镕教授、郭艳利副院长、朱君孝副教授、胡保华副教授等多位老师及上百名学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玮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雷兴山教授首先对历史上的周原作一概念界定,认为广义上的周原指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地区,狭义上的周原即是岐山和扶风之间的周原遗址。周原地区在历史上十分著名,最初考古学界认为“古公亶父,止于岐下”中的先周都城“岐邑”就位于周原遗址。



雷教授的讲座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周公庙遗址的四次甲骨发掘为主线。2003年,负责周公庙遗址发掘工作的北大老师和同学们在废弃的现代水渠中偶然发现了两片有字甲骨,其中一片辨识文字多达37字;第二次,周公庙遗址04QZH1卜甲坑发掘,考古工作者在第一次出土甲骨的水渠旁发现了埋藏有大量甲骨碎片的两个灰坑,这些碎片都被火烧过。采用“虚拟整版整理法”将这些甲骨碎片进行归类,考古工作者发现不同层甲骨片能拼凑成完整的一块甲骨。雷教授认为这两个灰坑中所埋藏的甲骨碎片在入坑之前就已经破碎;第三次,周公庙遗址2007年甲骨坑发现了刻辞卜甲,甲骨的材质不仅有小型腹甲还有卜骨,通过甲骨的性质来研究卜主的身份地位的高低;第四次,周公庙遗址08QZG2卜甲沟发掘,此次发掘采用了开放式的挖掘方法,雷教授通过图片展示了甲骨的出土现场,这些甲骨的刻辞涉及人物、地理与方国、祭祀、战争、数字卦、占梦卜辞等内容。


讲座现场

第二部分,雷教授讲述了卜甲与周公庙聚落性质的判断,发现有大量卜骨的坑位于大型建筑附近,房屋倒塌导致甲骨破碎,房主人就近挖坑埋藏。进一步将甲骨与大型宫殿联系起来研究,推断此处确为周公庙。雷教授指出周人甲骨埋藏具有置于宫室,毁而埋之,埋于建筑附近的埋藏特征,得出卜甲坑主人即建筑主人,凤雏卜甲族属为殷遗民的结论。



第三部分,雷教授提出要建立起作为考古学的西周甲骨文研究,将古文字、甲骨性质和考古背景有机结合,而非单纯的古文字考据,这样才能使甲骨学的研究更加科学与完善。目前,学术界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脱节的现象较严重,针对这一处境,雷教授期望未来的考古学的研究能与历史学研究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讨论,不仅做到“透物见人”,更应“由人及心”,进一步的发掘考古器物的本质。


提问环节


雷兴山教授在讲座过程中穿插不少的轶闻趣事,整个讲座生动有趣,充分照顾到非专业领域学子们的听讲感受。问答环节,雷教授就考古发掘中“堆积单位”与“背景单位”的层累错构及其影响、周公庙的性质及其对西周分封制的启示等问题同在场师生进行互动。最后,曹玮教授对讲座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雷教授的讲座内容对我们了解考古学、西周甲骨学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思路引导。



图片来源/李文庭、秦妍

文字来源/刘琪

责任编辑/付佳宁

审核/雷兴山

指导老师/郭艳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